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厦门市民政救济精神病人救治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起草说明
时间:2019-11-18 10:32

  一、必要性

  《厦门市民政救济精神病人救治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厦财社〔2007〕84号)施行已久,已失效,其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一免”、“二免”、“三免”等概念已不准确,“资格认定及申报程序”与方便群众要求不符,让群众多跑路、增加群众负担,必须进行修正。

  二、起草情况

  文件于2019年4月11日开始征求意见,制订过程中多次通过金宏网和电话与各部门广泛征集意见,并于9月上旬与市财政局、市医疗保障局就文件的修订进行了座谈,征求各部门意见,评估文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三、依据

  1.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医疗救助办法》的通知

  2. 厦门市财政局 厦门市民政局 厦门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厦门市民政救济精神病人救治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厦财社〔2007〕84号)

  3.厦门市民政局关于办理我市民政救济精神病人资格认定和申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厦民〔2012〕149号)

  4.厦门市民政局 厦门市财政局 厦门市卫生局关于民政救济精神病人救治专项经费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厦民〔2014〕70号)

  四、主要内容

  (一)规范概念

  1.规范救治对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精神疾病患者”规范为“享受特困或最低生活保障或低收入家庭的精神疾病患者”。

  2.规范资金称谓。“一免”、“二免”、“三免”规范为“补助”。

  (二)明确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原“定点医疗机构”专指为市仙岳医院,现定义为“厦门市仙岳医院及经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核准的具备精神病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是民政救济对象精神病人救治的定点医疗机构”。

  (三)简化救治程序

  原文件需经居委会、街道、区三级审批,修改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将残联认定的《残疾人证》(精神残疾人)及民政部门提供的特困和低保信息在医保系统进行身份标注,并协助定点医疗机构应完善信息识别系统,患者持社会保障卡至本市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群众不用申请,便可直接至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方便群众。

  (四)实现实时监管

  原文件需经居委会、街道、区三级审批,需监管多个环节,现改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协助民政部门建立实时监督系统,定点医疗机构将民政救济精神病人名单及费用明细通过医保系统与民政部门实时共享,并自觉接受民政、财政、卫健、审计和医保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可通过网上实现信息实时监管。

 

 

 

                                                                                         厦门市民政局

                                                                                         2019年9月20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