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中国代驾行业蓝皮书 ——迎接后疫情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窗口期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既是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也是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特别是年初波及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代驾行业面临的市场形势、社会心态、供需关系、行业政策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既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也面临一些新的发展机遇,行业发展阶段从之前的快速生长期进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窗口期。在这样的新环境和新阶段下,代驾行业也在进行着自我革命,在很多方面推进了自身的提档升级,催生出一些新业态新模式,在对窗口期的突围中实现了稳步发展。 虽然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国内疫情尚未结束,仍有一些区域发生疫情反弹,预计这样的窗口期将持续一段时间,今明两年对于代驾行业非常关键,如果行业能有效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提档升级,代驾行业就能进入更规范、更安全、更优质的新发展阶段,如果不能有效转型,行业则可能会遭遇更大困难甚至走向衰败。抓住这一窗口期,推进代驾行业健康发展、转型升级,需要代驾企业、行业协会、管理部门共同努力。为介绍 2020年中国代驾行业发展情况,全面分析这一窗口期中蕴藏的行业挑战与机遇,为行业发展提供建议参考,白鹿智库发表《2020年中国代驾行业》蓝皮书。

image.png

引言

一、代驾行业在新环境中稳步发展. 4

(一)市场规模总体态势. 4

(二)众志成城应对疫情. 4

(三)助力新的发展格局. 5

二、宏观环境中的挑战与机遇. 8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 8

(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13

(三)就业问题空前突出. 14

三、代驾行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6

(一)汽车产业空间巨大. 16

(二)夜间经济方兴未艾. 18

(三)酒类消费居高不下. 19

(四)智慧交通迅速发展. 20

四、代驾行业对酒驾治理的贡献. 22

(一)代驾企业参与治理酒驾的做法和成效. 23

(二)对治理酒驾的政策建议. 25

五、对代驾公司的发展建议. 27

(一)积极参与国家治理. 27

(二)强化安全保障措施. 28

(三)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29

(四)拓展代驾应用场景. 30

(五)开辟延伸代驾市场. 30

(六)优化代驾软件体验. 30

六、代驾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 31

(一)推动行业融合发展,发挥经济带动优势。. 31

(二)探索新的治理机制,破解九龙治水难题。. 32

(三)完善行业准则指南,强化标准规范约束。. 33

(四)合力维护市场环境,治理无序竞争乱象。. 34

 


引言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既是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也是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特别是年初波及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代驾行业面临的市场形势、社会心态、供需关系、行业政策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既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也面临一些新的发展机遇,行业发展阶段从之前的快速生长期进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窗口期。在这样的新环境和新阶段下,代驾行业也在进行着自我革命,在很多方面推进了自身的提档升级,催生出一些新业态新模式,在对窗口期的突围中实现了稳步发展。

虽然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国内疫情尚未结束,仍有一些区域发生疫情反弹,预计这样的窗口期将持续一段时间,今明两年对于代驾行业非常关键,如果行业能有效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提档升级,代驾行业就能进入更规范、更安全、更优质的新发展阶段,如果不能有效转型,行业则可能会遭遇更大困难甚至走向衰败。抓住这一窗口期,推进代驾行业健康发展、转型升级,需要代驾企业、行业协会、管理部门共同努力。为介绍 2020年中国代驾行业发展情况,全面分析这一窗口期中蕴藏的行业挑战与机遇,为行业发展提供建议参考,白鹿智库发表《2020年中国代驾行业》蓝皮书。

 


一、 代驾行业在新环境中稳步发展

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代驾行业在年初遭遇突袭断崖式陷入低谷,但随着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代驾行业也由冰封逐渐解冻回暖,渐渐恢复正常。同时,宏观的经济环境和国家多方面的刺激经济政策也为行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为代驾行业注入了新力量。可以说,今年的代驾行业发展基本走出了一条“U”字型路线,在不利的起点上找到了突破,实现了平稳发展。

(一)市场规模总体态势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代驾年订单量不断攀升,代驾公司增长量远远追赶不上代驾市场的需求量,代驾公司供不应求,代驾行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今年以来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代驾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全年订单量1.6亿单,与2019年相比降低11%。从时间来看,代驾行业上半年受影响最大,下半年各地订单量有所回升。从地域来看,华北和华中地区受影响最大。餐厅热词在春节期间是出现了最底部,然后在2月10号后逐渐又恢复。“代驾”的热度基本上也是从2月10号复工那天开始上升,在4月上旬的时候达到了过去历史的均值水平。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多,代驾类型变得更加多样化,除酒后代驾外,还有商务代驾、短途代驾、长途代驾、旅游代驾、日常代驾等,代驾需求与日俱增,代驾公司订单量与收益也成倍增长,总产值远超百亿。随着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纷纷降低应急响应等级,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居民出行逐渐回升,代驾行业也随着回暖。根据权威机构预测,代驾市场并非处于饱和状态,未来三年内代驾市场产值或将超千亿。

(二)众志成城应对疫情

疫情发生后,代驾平台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司乘提供安全防护,并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其中以滴滴代驾为代表,迅速采取行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较好效果。滴滴代驾应对疫情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迅速建立工作机制。疫情发生后,滴滴代驾高度重视,迅速成代驾防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GM担任组长,安全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公司确定了“抗击疫情,保障司乘安全、员工安全,维护司服生态稳定,最大程度支援防疫第一线”的疫情防控目标,排查出司机、乘客、司服公司3个方面的核心风险,制定相应对策。建立防疫应急日会制,每日9点半召开会议,部署当天各项防控措施。建立公司内部防疫应急沟通工作群,及时发布代驾安全防疫策略,并保持实时协调沟通,迅速建立起保人力、保物力、保火力、防增长、防懈怠、防恐慌的“三保三防”防控体系,调配滴滴代驾全部力量,严格按照党和政府要求落实各项防疫措施。事实证明,这种高层次的组织架构和高密度的工作沟通机制,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各项防控措施的开展和落实。

二是全力保障用户安全。滴滴代驾坚持用户侧和司机侧两端同时发力,加强疫情防控安全教育,推出务实管用的实际措施。在用户侧,通过APP弹窗、信息流、资源位等方式,向用户全方面宣传疫情防控措施,提醒用户带好口罩,减少与司机的肢体接触。在关停跨城订单区域,实时监测跨城订单并进行提醒,如发现乘客不听劝阻强行跨城,对乘客进行永久静默。

三是加强司机安全教育。在司机侧,通过教育平台、APP司机端、微信群等宣传推广疫情防控措施,针对司机返程、复工做好有针对性的防御宣传教育。推出司机安全打卡系统,要求司机异地返程必须隔离14天打卡后才能接单。对京、鄂、沪、汉等跨城订单加强管控,关停跨城业务及相关无终点业务;围栏监控识别进出汉、鄂、京订单对司机进行预警并同步客服外呼;对跨城订单自动触发跨城监控,3分钟内外呼司机和乘客进行劝阻,劝阻无效后报警;重启客服关单的能力,劝阻无效后,进行人工关单,出现私自接跨城业务的司机经确认立即永久封禁。针对违规司机进行全国司机通报、所在司服公司进行司服公司通报,对北京上线的司机进行一对一电话告知。

四是助力返程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滴滴代驾有序开放各区域的订单业务,针对代驾行业可能出现的疲劳、涉性、冲突等集中风险提前防范,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制定“订单回暖安全预防方案”,推出骑行安全、法制安全、换季出行等多门线上课程,帮助司机减少风险顺利重返工作。

(三)助力新的发展格局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个新的发展格局中,国内循环是主体,是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代驾行业作为日常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生活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内循环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对就业发挥了促进作用。保居民就业是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六稳六保”的重要内容,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社会稳定。近年来,代驾行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灵活就业渠道,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拓展了居民收入来源,特别是增加了就业困难群体和处在就业过渡期的群体收入。收入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从而为经济内循环增添了内生动力。即便在疫情期间,代驾也仍然吸纳了大量就业。近日,滴滴发展研究院对网约车司机、代驾司机等滴滴就业者开展的调查数据显示:滴滴为各年龄段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30岁以下的从业者占32%,31-40岁之间的从业者占40%,41—50岁的从业者占19.2%,51—60岁的从业者占8.8%;超过73%的受访者家庭有负债,灵活就业为他们提供了缓解经济压力的机会;接近14%的受调研者在疫情发生之后加入灵活就业大军;对于加入滴滴的原因,52%的从业者为了赚钱贴补家用,52%的从业者为了工作时间自由,25%的从业者因为事业过渡期维持生活,25%的从业者更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能力,23%的从业者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1]。为了更好地吸纳就业,2020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投入2亿专项资金,推出橙意促就业计划,帮助更多人群通过平台实现灵活就业,这些人群包括受疫情影响人群、摩擦失业人群、失业再就业人群、贫困家庭成员以及出行行业从业者等。今年以来,滴滴还陆续在多个城市上线跑腿、货运、社区电商等业务,还与退役军人事务部签署了就业合作协议,为退役军人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机会。目前滴滴平台总共带动超过1000万个灵活就业机会,包括网约车司机、代驾司机、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其中,围绕生态有3000多家租赁公司,间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计600余万相关就业[2]。据抽样调查,全职代驾司机全国平均月收入已经超过了7000元,部分城市的全职代驾司机月收入更是破万元;约九成代驾司机认为在平台上工作获得了个人成就感和满足感,愿意继续在平台工作[3]。通过就业,滴滴代驾还解决了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实际困难,比如今年被媒体报道的武汉代驾“小姐姐”祝丹,2017年祝丹的弟弟患上骨结核,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家庭陷入困难。为了给弟弟治病,祝丹做了多份兼职,其中就有滴滴代驾,每天夜幕降临她就换上服装开始代驾。经过几年的努力,家庭收入得到提高,弟弟也顺利进行了治疗,身体已经基本恢复。

二是对相关产业发挥了带动作用。代驾企业作为平台型互联网企业,一端链接消费者,一端链接消费场景,刺激出行又能带动更多其他消费,进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代驾行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其他产业的促进作用。比如带动夜间经济发展,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实现46721亿元,同比增长9.4%,餐饮夜间市场交易量持续走高,2019年同比增长9.29%,夜间订单量占餐饮所有订单量的比例攀升至35.77%[4];带动旅游业发展,青海、西藏等原本因为驾驶技术要求较高而自驾游发展较慢的地区,游客可以通过代驾方式进入,旅游包车、特殊环境代驾等也为景区带来更多游客;带动广告业发展,餐饮、娱乐等行业企业借助代驾平台、司机发布广告等。二是对代驾上下游产业的促进作用。代驾行业涉及车主、车辆、司机、公司等多个主体,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能够围绕代驾共同发展。比如对代驾司机的招募、培训、劳务派遣管理、社保缴纳等可以带动相关人力资源企业发展,代驾司机使用的头盔、电动车可以带动相关制造企业发展,乘客司机人身安全、车辆安全可以带动保险业发展,等等。2020年9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自9月19日起开始实施,其中提出丰富商车险产品,引导行业规范增值服务,制定包括代送检、道路救援、代驾服务、安全检测等增值服务的示范条款,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规范和丰富的车险保障服务。可以预计,保险公司将会推出一系列针对代驾服务、车主、代驾司机的保险产品。

三是对业态创新发挥了催化作用。代驾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新业态,是互联网与交通出行的高效结合。过去,代驾的应用场景主要是酒后代驾,活跃时段主要是夜间,模式比较单一。近年来,一些代驾平台开始深挖用户需求,拓展应用场景,并努力将夜间代驾向日间代驾延伸,涌现出一些新的细分业态。比如e代驾进行了全新的服务升级,相继推出了汽车保养、修车、验车、洗车、加油、旅游、停车等更多应用场景,日间业务得到了大幅提升。e代驾甚至能够完成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用户早上到医院挂号,一时找不到车位,他只需要叫个e代驾司机去停车,自己就可以去挂号排队了。再如,第一代驾采用LBS+O2O商业模式,用户可以根据代驾师傅的性别、外貌、驾龄、代驾次数、服务评价、籍贯甚至与自己的距离来选择下单,并可以看到代驾师傅赶来时的移动路线。此种模式的代驾服务增强了客户的信任度,拉近了客户和代驾公司以及代驾司机之间的距离。为保障顾客安全,第一代驾还与安联保险合作,为每次代驾都购买有代驾险。

二、宏观环境中的挑战与机遇

2020年,从世界到国内都遭遇了一系列风险因素,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给代驾行业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任何事情都是硬币的两面,带有两面性和辩证性,2020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在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在风险中也蕴含着发展,代驾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

今年春节期间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并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当前虽然从整体上疫情已经基本平稳,但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国内部分地区还存在反弹可能,党中央提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就意味着很多防控措施仍将继续持续一段时间,人员聚集、餐饮娱乐、交通出行仍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疫情防控对代驾行业的影响也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各地根据疫情程度划分了不同的风险等级,疫情防控措施有所不同,对代驾行业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今年以来,国内还时常出现一些中高风险地区,该类地区的防控措施比较严格,餐饮、娱乐行业处于暂停状态,人员聚集受到严格控制,代驾受影响较大。其他低风险地区则基本实现了生活正常化,基本全面复工复产,只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代驾行业也基本恢复正常。年初疫情发生时,全社会陷入恐慌之中,开启“全民宅家”模式,代驾行业跌入谷底。伴随疫情形势平稳和变化,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代驾行业也随之回暖,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对2020年国家层面出台的疫情防控相关重要政策及对代驾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梳理,见下表。

文件名称

出台时间

机遇

挑战

对代驾行业总体影响

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3号)

2020年4月

低风险地区要从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及时取消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防控措施,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不得采取审批、备案等方式延缓企业复工。湖北省、北京市及其他存在中、高风险县域的省份,佩戴口罩等要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形势,采取差异化措施,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

在有效防控前提下,全面恢复城乡道路、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取消出租汽车(含巡游车、网约车)停运政策。

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集体活动。

对文化旅游、餐饮及空间密闭且人员集中的场所,通过预约、分流限流等控制人员密度。

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

疫情后的转折点,从低谷开始回升。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相关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20〕16号

2020年4月

对于工作生活必须的场所、开放式活动场所,有序逐步放开。

从严控制、审核、组织举办各类涉及人群聚集性的活动。

低风险地区坚持“逐步、适当放开”原则,凡是涉及人群聚集性的活动,应当在科学研判疫情形势的基础上审慎开放,减少集中聚集风险。对于娱乐、休闲等集中密闭场所,审慎开放。中、高风险地区坚持“安全、稳步”原则,原则上不组织涉及人群聚集性的活动。

对于娱乐、休闲等集中密闭场所,建议采取临时禁止开业措施。

 

有限回升。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文旅发电〔2020〕71号)

2020年4月


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强化流量管理,严防人员聚集。

限制出行数量。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

 

2020年5月

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可举办各类必要的会议、会展活动等。

全面推动各地落实“健康码”互通互认“一码通行”。

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

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

限制出行数量,有限回升。

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二版)(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

2020年6月

在充分做好防疫措施的情况下,在低风险地区,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可以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

在低风险地区,暂缓举办中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

中高风险地区,暂缓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

恢复开放的演出场所应当严格执行人员预约限流措施。剧院等演出场所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院座位数的30%。含有多个剧场的综合性演出场所,同时只能开一个剧场。

鼓励云音乐会、空中剧场等线上演出活动。

限制出行数量,有限回升。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二版)(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

2020年6月

在充分做好防疫措施的情况下,各地应当严格按照属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以县域为单位,分区分级,确定上网服务场所恢复开放时间和具体要求。

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建议暂停营业。

恢复开放的上网服务场所应当严格执行人员限流限量措施,应当采取预约消费、错峰入场、间隔就坐、限制停留时间等措施,并对场所内消费者数量实行动态管理,防范聚集性风险。

上网服务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每个包间也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消费者上网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限制出行数量,有限回升。

娱乐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二版)(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

2020年6月

在充分做好防疫措施的情况下,各地应当严格按照属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以县域为单位,分区分级,确定娱乐场所恢复开放时间和具体要求。

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建议暂停营业。

恢复开放的娱乐场所应当严格执行人员限流限量措施,实行预约消费、错峰入场、限制停留时间等措施,并对场所内消费者数量实行动态监控,防范聚集性风险。

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每个包间接纳消费者人数也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消费者娱乐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限制出行数量,有限回升。

长期的疫情防控措施下,人们出行受到限制,积聚了很大的消费压抑,防控措施一旦取消,就容易产生报复性消费行为,带来居民外出消费反弹,给代驾行业带来反弹式发展机遇。2020年3月,滴滴出行联合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城市交通活力恢复指数排行榜,报告显示,自2月10日起,随着各地城市生产生活逐步恢复,城市交通活力也将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全国交通出行活力稳步提升,排在前10名的城市为昆明、长沙、厦门、沈阳、深圳、广州、大连、贵阳、上海和福州。2020年7月世纪高通发布的《2020 Q2交通出行报告》也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全国一线及新一线工作日高峰延时指数同比稳步提升,其中在全国一线及新一线的19个城市中,有14个城市工作日高峰延时指数同比上升,重庆、深圳、长沙同比增幅位列前三,武汉同比增幅3.772%,表明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公众出行度持续提高,城市交通拥堵水平在逐步回升,城市交通已逐步恢复常态,疫情影响力逐渐降低。另外,2020年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期间城市的拥堵程度与2019年同一时段拥堵水平大致相同[5]。这些数据表明,在全国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政策引导下,各地的人员出行量正在逐渐恢复,相应地代驾行业市场需求也将得到复苏。

(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受疫情影响,我国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政府工作报告未设定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也反映出国家层面对经济下行的清醒认识。经济不景气,居民消费能力有所下降,这也就意味着居民用于出行、夜间消费、旅游等方面的支出减少,对代驾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但也要看到,经济下行也为代驾行业带来一些机遇。首先,互联网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平台载体已初具规模,新冠肺炎疫情让国家和社会进一步认识到互联网经济的便捷和重要性,互联网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国各地对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代驾行业作为根植于互联网经济的一种业态,也将在互联网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中受益。第二,“新基建”为代驾行业创新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将向“新基建”倾斜。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将为代驾行业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和创新模式,助推代驾行业提档升级。第三,复工复产的迫切需求推动各地出台更多利好政策。面临经济压力,拉动经济增长的任务十分迫切,国家层面和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为企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扶持措施,特别是很多地方出台了刺激夜间消费发展夜市经济的政策措施,对代驾行业是重大利好。今年9月9日10月8日,商务部和中央广电总台联合举办了口号为乐享消费 美好生活的消费促进月活动,组织万家重点企业、主要电商平台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辐射全国,覆盖城乡,涵盖全域,进一步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特别重要的是,各地可在全国消费促进月统一框架下,适当延长活动时限,衔接各地拟于四季度推出的其他活动,形成贯通全年、引领全年、拉动全年消费的积极态势。如此,对消费的促进活动将会持续到年底,其中餐饮、娱乐、旅游等消费将会拉动代驾行业回暖提升。

(三)就业问题空前突出

疫情对就业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2020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短期内,疫情对整体就业的不利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尤其是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用工需求,会让就业形成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其中,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可能尤为严重。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等的调研表明,在接受调查的995家中小企业中,34%的企业依靠账上现金余额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本次疫情也将给这些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渡过难关,这些中小企业中高达22.43%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16.2%的企业计划停产歇业,这些将直接造成短期内就业人数的减少。根据有关方面的初步统计,在此次疫情中,全国各地倒闭的中小企业以数十万计,使得上千万的就业岗位一同消失。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有超过46万家中小企业宣布倒闭,其中逾三分之一营业不足三年。商务部6月中旬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年春季)》显示,3月以来进出口降幅有所收窄,但国外疫情仍使未来出口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外贸直接、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8亿左右,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20%以上,外贸形势的恶化也必将导致就业形势的进一步严峻。

固定就业机会减少,居民对灵活就业的需求大幅上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为6%,同时提出“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灵活就业必须发挥更大作用。事实上,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就业的重要渠道。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在整体就业形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共享经济领域就业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平台员工数为623万,比上年增长4.2%;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6]。与灵活就业相伴而生的,是近年来产生的很多新职业。比如,外卖平台、共享经济等新型就业平台创造出了外卖小哥、网络主播、主播经纪人、场景包装师、直播讲师等新岗位,吸引大量年轻人加入。2020年7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又面向社会公布了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社区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信息安全测试员、核酸检测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健康评估师、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10种新增新职业,以及心理干预指导师、直播销售员、汽车代驾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小微信贷员、劳务派遣管理员、中医健康管理师、泥板画创作员8种新增工种,其中在“道路客运汽车驾驶员”职业下增设“汽车代驾员”工种,代驾行业正式成为一种被官方认可的新型职业工种,也将享受相应的职业保障,这为代驾行业进一步吸纳社会就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不断出台的灵活就业政策为代驾行业招工创造有利条件。202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6号),要求各地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支持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省内城乡户籍限制。2020年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印发《“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方案》(人社厅函〔2020〕74号),于2020年5月下旬-2020年9月底开展“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依托数字平台经济,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地区农民工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灵活就业、居家就业、自主创业机会。代驾公司作为重要的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平台,可以积极参与这项行动,为贫困人口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代驾岗位,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国办发〔2020〕27号),提出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清理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强化政策服务供给,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全力以赴稳定就业大局;提出加快推动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发展,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提出加大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推动新职业发布和应用,开展针对性培训,把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研究制定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明确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责任,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关联企业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安全保障等事项。

我国的庞大劳动力市场也为代驾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现有的就业人员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出现失业、待业和灵活就业时间增多等情况,为代驾行业招募代驾员提供了劳动力潜力。另一方面,我国还有一个庞大的潜在就业群体——农民工,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9亿,这是一支庞大的劳动力,也有很大的就业潜力值得挖掘。2020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决定在今、明两年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和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以在岗农民工、城镇待岗和失业农民工、农村新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为主要培训对象,每年培训农民工700万人次以上。《计划》强调要以企业为主,组织开展在岗和待岗农民工以工代训,实现以训稳岗。支持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面向新吸纳农民工开展以工代训。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人员中的农民工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根据吸纳人数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要求提升转岗和失业农民工技能,注重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建筑、机械、维修、家政、养老、餐饮、保安、物流等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直播销售员、汽车代驾员等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其中,特别提到了将汽车代驾员作为新职业新业态纳入农民工就业培训。在这方面,代驾企业可以积极参与,面向农民工群体开展专项的代驾员招募和培训,扩大代驾行业的市场供给。

三、代驾行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虽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风险,但我国的代驾行业发展仍然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和有利环境,这些构成了未来代驾行业发展前景的利好。代驾行业的有利条件,除了以前的一些传统因素之外,具体到今年,还有一些新的有利因素。

(一)汽车产业空间巨大

我国汽车产业产销两旺的势头仍在保持。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每1000人拥车量为173辆,在统计的全球20个主要汽车使用国中排名第17位,而美国以千人拥车量837辆高居第一,澳大利亚、意大利则以747、695辆分列第二、三名,这意味着中国千人拥车量仅为美国的1/5。据公安部统计,2019年我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21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48亿辆;其中新注册登记汽车2578万辆,汽车保有量达到2.6亿辆;私家车(私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到2.07亿辆,首次突破2亿辆,近5年年均增长1966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达到4.3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97亿人。全国有14个省份[7]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其中广东、山东、河南和江苏4个省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全国有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30个城市超过200万辆,而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等城市超过300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1月—7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234.3万辆,比2019年同期减少171.8万辆,降幅12.2%。从月度销量来看,2020年1月—3月,国内汽车销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特别是2月销量仅为31万辆,比2019年2月销量下滑117.2万辆,显然是受了疫情影响。但自3月开始,汽车销量开始逐月上升,4月的汽车销量开始超过去年同期销量,5月—7月的汽车销量均高于去年同期,且增幅呈上升趋势,汽车市场明显好转[8]。按这个发展趋势,今年的汽车销量有望超过去年。百度地图《2020年第1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显示,在当前复工率尚未达到100%的情况下,已有部分城市的通勤高峰拥堵指数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说明这部分城市的机动车出行强度有所增加。例如,西安、杭州、成都、广州3月下旬的高峰拥堵水平已高于去年同期,重庆、南京、深圳、上海3月下旬的高峰拥堵水平已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9]。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6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2.7亿辆,占机动车总量的7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17万辆,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36万辆,增长9.45%。2020年上半年,汽车新注册登记1042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达2944万辆,新注册登记载货汽车达188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4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数量为4亿人,占驾驶人总数的90.9%。2020年上半年,全国新领证驾驶人数量728万人。这些数据表明,即便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私家车的保有量和出行量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代驾行业的市场潜力依然很大。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普及期,依然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国家继续出台支持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改产业〔2020〕202号),首次将推动智能汽车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2050 年全面建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建成智能汽车强国,这将极大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发改产业〔2020〕684号),实施调整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加快淘汰报废老旧柴油货车、畅通二手车流通交易、用好汽车消费金融5项措施,释放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86号),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每年补贴规模增至200万辆。一些地方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北京针对本市无车且在轮候范围的新能源车需求家庭,2020年上半年释放不少于10万个购车指标,促进刚需家庭购车消费,研究推出限定在郊区行驶的专用小客车号牌,不纳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调控指标,有效满足郊区家庭购车出行需求,并正在调整私家车摇号政策,这些措施都将有力提升北京市民私家车拥有数量。

(二)夜间经济方兴未艾

夜间经济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夜间经济的持续活跃为代驾行业提供了广阔市场。据阿里研究院、 高德未来交通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数据,北京、哈尔滨、西安、成都、重庆等12个大中型城市2019年消费夜化度为43%,其中餐饮和文娱行业占9成,夜经济便利度达57%,其中夜间出行活跃度高达96%,广州、深圳、长沙的夜间活跃度甚至超过白天,同时还发现城市上班族晚餐时间不断推迟。

为了推进复工复产,提振经济,很多地方将发展夜间经济作为重要手段,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夜间经济。上海市商务委印发《关于下半年促消费工作有关安排的通知》,在夜间经济方面推出 “夜上海仲夏季”, 打造滨江夜生活周, 推出首批夜间经济跨界融合载体资源清单, 编制夜间经济专项发展规划  探索 24小时营业区试点。天津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印发《 2020 天津夜生活节活动方案》,第一批发布 100 余项活动,重点推出乐活津城夜市消费节、时尚津城酒吧节、暖心津城深夜食堂节、冰爽津城夏日啤酒节、酷爱津城潮流集市节、炫动津城夏夜嗨购节、印象津城夜生活 IP 节、品味津城文创艺术节、激情津城文体娱乐节、醉美津城夜游观光节。天津市商务局、市公安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配套保障措施推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形成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为目标,提出支持企业开展户外促销、 放宽停车限制、简化活动审批、支持布设 24 小时售卖机、不断丰富市民夜生活等8条措施。重庆印发《关于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夜间经济占城市消费比重逐年提高,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区域协调发展、商旅文体深度融合的1+10+N夜间经济发展格局,具体措施包括培育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一批不夜重庆地标、构建一批夜间消费商圈、提升一批特色夜市街区,培育夜品特色美食、夜享运动康养、夜赏文化艺术、夜娱休闲观光、夜淘时尚精品5种生活业态,打造夜间消费品牌等。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促进全省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将夜间经济作为释放消费潜能的重要举措。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云政办发〔2020〕20号),提出用3年时间在全省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与浓郁民族风情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其中昆明市打造15—20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其他每个州、市打造3—5个夜间经济集聚区。福建印发《福建省促进消费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实施百千万亿行动,撬动全省消费1000亿元,将繁荣发展夜间经济作为11项重点措施之一。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丰富夜间经济供给,重点培育、建设、提升一批夜间经济消费街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设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举办各类美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等系列活动。除此之外,佛山市、南平市、潍坊市、淄博市、上饶市、嘉兴市、宁波市、太原市、常州市、攀枝花市、深圳市、金华市、成都市、佛山市、湖州市、福州市、宁德市、赣州市、驻马店市等城市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夜间经济发展,夜间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酒后代驾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多。

(三)酒类消费居高不下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依然盛行。社交需求、缓解精神压力的内在需求、送礼需求,这些都为酒类消费不断增长提供了内生动力。胡润百富发布的《2019中国酒类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被调查对象每月购买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的比例分布是28%、42%和51%。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 数据显示,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698.0万千升,同比增长0.5%;啤酒产量3524.7万千升,同比增长1.0%;白酒、啤酒、葡萄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分别为4927.4亿元、1466.2亿元、125.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9%,18.3%和-49.0%[10]。随着中国经济继续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依托现代科学技术,酒类企业不断创新转型,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为高品质产品增长带来机遇,酒类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白酒市场的规模将达万亿元级。

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影响中国居民对酒类的消费数量,而且还呈现出上升趋势。根据网易发布的市场调查报告《网易酒行业睿享生活报告》显示,白酒消费中,五粮液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 93.2%,泸州老窖更是增长了 190.6% 之多。啤酒消费中, 啤酒日趋饮品化和日常化,消费场景逐渐增多,82.4% 的消费者表示下班后愿意与家人和朋友到烧烤大排档一起聊天喝啤酒,女性对啤酒的需求大幅上升,44.7% 受访的女性近期都喝过啤酒。葡萄酒消费中,葡萄酒已经成为各年龄段普遍习惯的酒水种类,从 00 后到 60 后的酒类消费者人群中,葡萄酒的消费者都在 65% 以上。在严查酒后驾车和人们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饮酒行为仍然在创造巨大的代驾需求。

(四)智慧交通迅速发展

智慧交通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智慧交通是现代化生活方式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必备内容,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地重视。代驾平台多为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位置定位服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代驾司机资源调配、车辆行驶、交通等作出科学测算和引导,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避免交通事故。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1-2017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7年智能交通规模达到635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76%。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下,前瞻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智能交通将保持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近年来,随着智能交通的市场规模增加,各大巨头纷纷加入这一领域。阿里云为杭州打造ET,用人工智能解决交通拥堵;神州优车力推UTOP平台,通过人工智能优化网约车体验;百度宣布开放阿波罗计划,着力搭建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一是政策驱动。我国自九五期间开始研究制定智慧交通相关战略规划,十一五时期明确在全国重点地区布局筹划,十三五正式落实信息化,智能交通行业得到快速增长。2016年5月,交通部发布《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围绕加快“四个交通”建设和“十三五”期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2017年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在基础设施上、生产组织、运输服务和决策监管等方面加强对于智能交通的支持。2018年,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信部都出台了相应的方案规划间接地对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交通运输部围绕“交通强国”建设,规划实施了平安交通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印发《推进智慧交通行动计划(2017-2020年)》、《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文件,优化完善智能交通发展体系,积极服务交通强国建设战略实施;公安部为加快推进汽车电子标识标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印发《2018年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要点》;工信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代表着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或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河北雄安新区开展智能出行城市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交规划函[2020]410号),提出在雄安新区搭建智能交通出行体系,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城市智能交通体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及汽车的普及程度愈来愈高,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越发严重,很多城市都开始将智慧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工具,纷纷响应国家智能交通规划不断出台政策落实建设,部分二、三线城市已引入城市智能交通平台,对交通状况进行整体监控。比如宁波市、武汉市、青岛市、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洛阳市都出台了专门政策或者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对智慧交通建设作出专项部署。

二是技术驱动。技术进步是促进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在这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是智能交通行业技术的核心。如:云计算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对大型集团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产品、技术、运营管理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有推动作用;物联网中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有巨大的用处;而目前最主要的是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常见的包括:机动车辆证照管理、交通流检测及违章取证、交通救援和特殊车辆监控、智能停车场管理、多义性路径识别及高速公路收费拆分账管理等。根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自2010年中国物联网发展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RFID及物联网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前瞻预计2018年我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40亿。在RFID技术的不断增长下,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在2010-2018年以23.33%的复合增长率逐年增长,2018年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20亿元。近年来,无人驾驶、交通大脑、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慧交通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代驾行业对酒驾治理的贡献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2019年1月至10月中旬,我国查处酒驾醉驾违法行为127.4万余起,虽然绝对数量处于高位,但因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启动的城市酒驾形势治理指数项目,通过检索公开数据、问卷调查和滴滴代驾平台等方式,对长沙、成都、武汉、杭州、济南和广州6个城市开展了今年第2季度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工作,发现城市居民对本地酒驾治理满意度为89.15%,对代驾从业人员的酒驾治理满意度为84.55%,餐饮及相关企业参与酒驾治理程度为87.27%,总体而言,这些城市的酒驾治理形势良好,近年来的酒驾治理成效显著。

酒驾治理取得成效的背后,代驾行业作出了可圈可点的贡献。代驾行业已经成为政府治理酒驾、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根据过去6年全国平均酒驾交通事故发生比例以及伤亡人数比率计算,2018年,因为代驾避免了超过300万起因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间接挽救了数十万人的生命,避免因酒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11]。代驾行业还积极参与交通治理,大大减少了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成本。根据滴滴媒体研究院发布的《代驾社会价值报告》,2017年全国因使用代驾服务而避免的醉酒驾事故,相当于免去6.14亿次酒精检测、减少0.72亿辆次警车以及1.26亿次警力出动,节省车辆检查及针对酒驾司机的审讯、录笔供、体检和劝导教育需累计耗时约3649年,同时减少3425年的拥堵耗时[12]

(一)代驾企业参与治理酒驾的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以滴滴代驾为代表的代驾企业积极参与酒驾治理,积极建言献策,与各地警方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些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一是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滴滴代驾十分重视用好关键时间节点的警示教育意义,借助每年5月9日“无酒日”等时间契机,与各地公安交警共同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系列活动,宣传普及拒绝酒驾的重要性,提高车主酒后找代驾的自觉意识。今年“无酒日”当天,滴滴代驾联合天津、邢台、秦皇岛、衡水、廊坊、晋中、汉中、西宁等各地公安交警共同开展警企合作59(无酒)系列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联合各地公安交警对代驾司机师傅进行道路安全培训并与交警共同执勤,向所有司机师傅们倡议:珍爱生命,拒绝酒驾,生命无价,酒后禁驾。滴滴代驾设置了大量公益宣传员,他们骑车环城宣传,并深入餐饮门店发放宣传单、张贴公益广告海报、安装“拒绝酒驾”射灯及语音提示门铃,营造出拒绝酒驾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滴滴代驾已联合全国近50个城市公安交管部门开展近百场安全普及活动,河北分公司与石家庄市长安交警大队对滴滴代驾司机进行了“一盔一带、安全常在”的知识普及活动,并现场发放安全头盔;东营市交警授予滴滴代驾“使用一盔一带示范行业”荣誉牌匾,滴滴代驾负责人致辞并分享交通安全管理经验以及演示佩戴头盔及骑行安全注意事项;滴滴代驾联合内蒙古公安厅交管局、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政务宣传服务部、呼和浩特市第29中学联合开展《幸“盔”有你 “带”上安全》交通安全直播,直播中交警主持人将兵分5路,深入客运场站、高速公路检查站、服务区、电动车销售点。滴滴代驾还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起了留言区分享#一句拒绝酒驾的宣传语# 的话题,与公众进行有奖互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参与“零酒驾街区”创建。创建零酒驾街区是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的专项行动,目的是在商业街社区(村)不出现酒驾行为。自该活动开展以来,滴滴代驾就积极参与其中,与多地公安交警部门合作开展宣传,营造浓厚的拒绝酒驾氛围,提高社会公众安全驾驶意识。比如,自2019年天津市启动“零酒驾”街区创建活动以来,滴滴代驾公司派出公益宣传员与公安交管部门先后深入全市1000余家餐饮门店,进行交通安全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公益广告海报、播放视频宣传片等方式,对拒绝酒驾的理念开展广泛宣传和源头劝导;在西安市新城区“零酒驾”社区创建启动仪式上,滴滴代驾进行了集体宣誓,以此表达对“零酒驾”的支持;在枣庄市零酒驾街区示范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滴滴代驾司机代表进行了拒绝酒驾、带头使用安全带表态发言。截至2019年11月,滴滴代驾已联合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长沙、济南、兰州、珠海等21个城市的交管部门设立了123条零酒驾街区,从多维度深入推进酒驾协同治理,推动抵制酒驾从“严查”向“综合治理”转变,从源头遏制酒驾醉驾行为,最大限度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三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参与酒驾治理。代驾企业作为科技型企业,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上具有天然优势,能够为相关部门的酒驾治理提供很多基础性数据和创新性手段,降低交通执法成本,助力交警部门精准执法。比如2017年滴滴出行发布了“滴禹•星程”和“滴滴护航”两款科技产品。其中,“滴禹•星程”主要是面向交管部门,为治理酒驾、管理城市道路交通提供技术支持。在该系统中,滴滴代驾提供了历史和实时的代驾热门起点、终点和路段的可视化展示。起点、终点数据以热力图的形式,在城市地图上覆盖显示;颜色越深则表示以区域为代驾起点、终点的订单数量越多。借助滴禹·星辰系统,交警可以根据代驾订单密度、订单流动规律等情况,结合执法经验,开展酒驾前期干预、酒驾精准执法。一方面,交警可以根据起终点热力图,在饮酒消费人群密集的场域,有针对性的安排预防酒驾的宣传活动;另一方面,热门路段能够清晰地展示,城市中代驾订单经过最多的道路和路段,交警可以据此在重点地点、路段布置警力,更合理地安排稽查工作。滴滴护航系统则利用司机驾驶行为数据,结合智能手机的传感器特性,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能够有效识别行驶过程中的急刹车、急转弯、超速等驾驶行为。一旦护航系统检测到不良驾驶行为,立即语音提醒司机注意驾驶安全。代驾司机的不良驾驶行为数据将汇总到滴滴的大数据后台,成为司机画像的一部分;通过对司机的驾驶安全程度进行评分,能够淘汰驾驶习惯差、技术不合格的司机,奖励驾拥有良好驾驶习惯的司机。护航系统对司机的宣导、管控作用,有助于提升代驾安全程度,降低道路安全事故率。

(二)对治理酒驾的政策建议

在酒文化盛行的我国,酒类消费一直居高不下,饮酒成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之一,酒驾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容易反弹,对持续性治理酒驾提出了更高要求。巩固酒驾治理成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构建立体化措施体系,形成多方参与的良性格局。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驾驶意识。推动杜绝酒驾宣传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让“珍爱生命、拒绝酒驾”的理念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人流量较大的广场和街道LED显示屏经常举办图片展览,充分展示酒驾事故酿成的悲剧,不断警醒广大驾驶员“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依托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针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制作专题节目、公益广告定期播出,对交通执法部门查处酒驾行为进行直播,在全社会大造舆论,实行全社会监督。联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交通安全知识纳入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日常教程内,真正使交通安全从学生抓起,让孩子们从小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增强文明交通理念,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并充分发挥孩子们小手拉大手的积极作用,有效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坚决拒绝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

二是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提高酒驾违法成本。继续深化零酒驾创建行动,扩大创建范围,构建“零酒驾”区域、“零酒驾”城市、“零酒驾”街区、“零酒驾”单位等荣誉称号体系,严格执法从严管理,加大警力投入,坚持日常严管与专项打击、集中整治、区域联治相结合,坚持定点查缉与流动执法、滚动巡逻、精准拦截相结合,力争实现酒驾查处城市、县乡、高速全覆盖、同部署、共整治,白天、夜间不间断、无盲区、全管控。建立酒驾者信息曝光机制,在各地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手机运营商、网络和公安交警网等公共传媒每天公布当天查处酒驾违法者的职业、姓名、年龄、车辆号牌、查处地点等有关信息,并将违法者行为纳入诚信机制,使酒驾违法者处处碰壁、丢尽脸面。推动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在招聘、晋升、提干、参军等事项中,将有无酒驾违法记录作为合格录用的参考因素之一,真正让酒驾违法行为者处处受到制约,尝尽酒驾之苦。推动车险改革,增加酒驾险种,对发生酒驾行为的车主提高保险费用,增大酒驾违法成本。

三是推动警企合作,建立社会共治良性格局。企业连接市场和消费者,具有很广泛的辐射能力。公安部门可以与汽车、运输、网约车、代驾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拒绝酒驾宣传教育,张贴宣传标语,通过企业辐射带动员工和消费者,向全社会传递治理酒驾理念,营造良好氛围。将代驾企业引入政府酒驾治理体系之中,联合代驾企业在重点餐饮酒店等场所设立代驾服务站,既方便客人呼叫代驾,又为代驾司机提供休息等候场所,更重要的是挤压黑代驾的生存空间。可以考虑在交警的微信服务号中接入代驾企业平台,为公众提供呼叫代驾服务,有利于交警部门掌握酒驾信息。推动更多地方成为“反酒驾公益联盟”,以公安交警部门为牵头单位,吸纳代驾公司、餐饮企业、保险行业、教育行业、各类协会、社区管理单位、知名人士等社会各界加入联盟,共享宣传教育资源,在各种场合、各种载体共同宣传安全驾驶理念,唱响“拒绝酒驾”的强大交响乐。建立完善反酒驾联盟公约、工作制度、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发挥各方面力量,形成城市酒驾协同治理的良性局面,保障其长久发挥作用。

四是运用科技化手段,提高酒驾治理效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高科技算法,通过代驾实时热力图等互联网+方式,在酒驾干预、酒驾执法等方面尝试新的有效治理措施。2017年10月,济南交警联合滴滴出行成立全国首个酒驾预警研判实验室, 使用“滴禹·星程”,将代驾热门服务区域作为酒驾多发区域进行热力分析,参照系统平台实时收集的代驾起点、终点、路段实时轨迹,科学分析酒驾高发密集区域、时间点段,有效提升酒驾整治的精准度和科学性。依据星程系统,双方共同合作搭建数据模型,探索酒驾预警,从“被动查处”变为“主动预防”。一方面,济南交警将曾经酒驾、醉驾以及因酒驾暂扣、吊销驾驶证人员及其关联机动车列入重点监管平台,实现精准列管。另一方面,双方不断完善酒驾预警系统精细化、精准化、可视化程度,精准掌控酒驾发生地域趋势以及酒驾季节性特点,研发酒驾指数曲线量变图,从代驾用户增长率、订单量、使用率三个层面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系统学习功能,探索实现事前预警功能;采取向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定向推送警示短信、赠送代驾券等手段,重在打消少部分饮酒驾驶人的侥幸念头,从“查酒驾”变为“治未驾”。在警力投入未增加的情况下,济南市酒驾查处量同比提高126%,全市涉酒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2.79%。这种探索“互联网+酒驾治理”的做法值得提倡和借鉴,全国已经由50余个城市的交警运用了星程酒驾治理系统。

五是相关行业共同参与,形成拒绝酒驾强大合力。餐馆、酒吧、酒类企业等是造成酒驾风险的源头,理应积极参与酒驾治理。还有车企、保险公司等,也与交通驾驶密切相关,可以积极参与。建议由相关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发出倡议,号召相关公司联合采取行动,通过发表倡议书、张贴公益宣传、摆设文创产品、拍摄宣传片、放置温馨提醒等方式,向顾客传递珍爱生命、拒绝酒驾的信念,形成浓厚的拒绝酒驾舆论氛围和文化氛围。

五、对代驾公司的发展建议

2020年,代驾行业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但也要看到,代驾行业还存在很多基础性优势,中国的代驾行业仍然处于增长上升阶段,仍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代驾公司应当全面客观认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及时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整自身经营发展方向,努力减轻宏观环境对自己的负面影响,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更高质量的转型发展。

(一)积极参与国家治理

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协同配合,代驾作为一个新兴的重要行业,也可以积极参与国家治理任务,融入国家需求,服务国家大局,与相关部门开展合作形成良好互动。在当前阶段,可以重点参与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很多措施需要长期坚持。代驾公司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要求代驾司机每天进行体温检测并上传证明,确保无任何症状方能上岗,制定疫情期间代驾司机工作规范,包括佩戴口罩、穿戴一次性手套、上车前和下车后及时消毒、打喷嚏咳嗽必须做好遮掩、不得与车主近距离交谈接触等,对代驾司机实行标准化管理,并接受车主监督。公司同时要主动融入各地政府防控网络,实时准确向上级单位及疫情发生地主管部门报告司机乘客疫情报备、公司防疫举措等工作情况,适当向相关政府部门开放共享数据,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输入和输出的严密防线。

二是积极吸纳社会就业。就业问题是当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代驾公司可以充分发挥分布广泛、方式灵活、链条纵深的优势,大力吸收就业困难人员进入代驾行业,并逐步完善职业保障体系,提高职业保障水平。

三是积极参与交通治理。比如邀请交警为代驾司机就自身安全防范、道路交通安全等内容开展培训,提高代驾司机的安全意识;利用自身积累的数据信息与当地公安部门开展信息交叉比对,若发现在册司机或代驾用户中有涉黑、涉恶或通缉在逃人员,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并移交相关材料等。

四是协助开展政策宣传。配合相关管理部门开展代驾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组织开展安全驾驶、文明出行等主题的公益宣传活动,在整个代驾生态圈营造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安全保障措施

安全性是客户在享受代驾服务过程中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代驾平台能够持续运营的前提。近年来,代驾平台在安全上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存在一些漏洞,甚至出现代驾司机违法犯罪的行为,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滴滴代驾为保障车主和代驾司机安全,采取了一系列强力措施,并依托APP客户端开发了一系列功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车主侧的安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1)背景筛查。滴滴联合公安等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司机进行背景审查,通过公安接口获取由滴滴提供的SDK算分模型计算的犯罪记录分数。滴滴代驾坚决采取措施,持续清退不符合要求的司机,目前已面向全量司机进行安全审核,要求无犯罪记录。(2)两证验真。为了杜绝假身份证、驾驶证注册,进一步降低平台风险,司机入职前将提供本人驾驶证、身份证给到平台进行校验真伪,从而确保司机身份及注册信息真实有效,驾龄符合5年以上的要求。(3)人脸识别。要求代驾司机进行人脸认证,与身份证、驾驶证照片一致才能注册滴滴代驾。(4)行程分享。通过订单信息、行驶轨迹、定位分享给家人,让家人、朋友对自己的轨迹了如指掌。(5)设置紧急联系人。可在用户遇紧急情况时,可主动分享行程或设置系统自动分享行程给紧急联系人。(6)隐私号码保护。订单形成后,创建虚拟手机号用于司乘之间通话,订单支付30分钟后虚拟中间号失效,司乘不能互相联系,保证用户不泄露真实手机号。(7)行程中录音。经用户授权,每次行程就会进行自动录音,可在车内发生纠纷、冲突后进行证据调取,如无行程纠纷将于7天后自动永久删除。(8)乘客拉黑司机。乘客可对于有服务态度差、拒绝服务、违规操作等行为的司机进行拉黑,司机被拉黑后的12个月内,平台将不会在叫车时为乘客指派该司机。

司机侧的安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1)滴滴护航。提供行为驾驶SDK (软件开发工具包),集成司机端后, 在订单进行时根据手机传感器、陀螺仪、GPS等提供的信息,从疲劳驾驶、超速、急加速、急转弯、急刹车、分心驾驶等六大维度检测司机的驾驶行为,为司机安全驾驶保驾护航。(2)骑行安全监测。从司机听单或返程过程中的骑行速度控制、分心骑行两个角度切入,为安全员提供便捷的监控、分析、管理能力,增加对司机骑行习惯有效管理的手段。(3)全链路安全提醒。对司机在上班期间各个时间节点和特殊时间段(01:00-03:00)进行安全提醒,包括代步车检查、骑行限速、特殊路段、恶劣天气、绕车检查、关闭们穿等。(4)恶劣天气预警。通过接入天气软件获取天气信息,并且根据不同天气适配不同安全小贴士,以弹窗形式为司机提供多层次实时播报。(5)司机摇一摇求助。通过摇一摇触发之后,弹出确认危险的页面,倒计时20S后无操作或者是20S内点击危险则生成客服工单。(6)昏迷预警。通过大数据模型产出疑似昏迷司机、司机端弹窗确认、客服人工确认、线下司机及安全员全程援救。(7)异常停留。分为大数据模型识别、智能ivr外呼、人工外呼、线下安全员确认四个环节,通过漏斗形式将司乘危险场景过滤出来,为司乘双方提供帮助及线下救援,将危害降为最低。(8)疲劳驾驶监测。根据不同的在线时长对司机触发不同级别的安全提醒,超过16小时即强制下线,休息满8小时后才能上线;连续驾驶时长监控是根据每一笔行驶中订单的司机心跳特征,监控司机的持续驾驶行为,并对触发规则的司机进行疲劳驾驶的提醒。

(三)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代驾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对代驾的需求也在日渐增长。总体来看,过去几年间,代驾用户对代驾行业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满意度也越来越好。但人们对于的追求总是无限的。根据《网约车用户调研报告》,代驾用户对司机服务态度最为满意,但对司机接单接驾速度定位精度司机对路线的熟悉程度客户处理问题效率等满意度较低。在服务业飞速发展的当下,代驾可能会因为系统的一次远距离派单、司机对车型不太熟悉、客服处理问题有所怠慢,甚至仅仅是司机在行进过程中踩了个急刹车,就招致用户的不满。从这一点上来看,为代驾用户配给高质量的需求侧服务将是代驾平台们一直在路上的追求。代驾公司应当加强对代驾司机及其他岗位人员的职业培训,重点提高司机的驾驶技术、对路线熟悉程度、文明礼貌程度,提高客服人员服务水平,加快客户反映问题的解决和反馈速度。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U享代驾对其APP的功能进行了深度的整改,以此确保疫情结束之后出现大量订单时不会出现APP的崩溃,优化客户在疫情结束后的使用体验。

代驾公司还应特别注重对平台下的代驾司机进行管理、教育和培训,重点有几个方面:①建立代驾司机准入审核机制,加强对代驾司机正式开通账号前的驾驶资质审查;②制定代驾司机工作行为规范,加强对代驾司机的服务行为评价考核;③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加强代驾司机安全驾驶与文明驾驶技能、法律基础知识、道德心理等培训;④发挥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代驾司机的远程智能化监管。

(四)拓展代驾应用场景

根据调查,25—44岁的人群是目前使用代驾服务的主力用户,同时,25岁以下青年人、老人和儿童使用代驾的情况也有所增加,可见代驾被越来越多年龄段的人所接受并开始走入他们的生活[13]。根据小咖科技研究所的调研结果[10],酒后代驾仍是用户最大的使用场景、占比为97.8%,其次是工作劳累、商务接送、接送家人等场景需求。近两年,商务代驾、旅游代驾、汽车后市场等代驾细分领域逐渐被市场重视并被人们所接受。未来,单一形式的代驾服务供给将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所对应的代驾服务。代驾公司应当紧跟产业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推动代驾行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在旅游代驾、商务代驾、婚庆代驾、长途代驾、新手陪驾、汽车养护代驾、年检审车、代驾救援、房车代驾、接机送机代驾、孕妇老人接送服务、有特定性别要求的代驾服务等领域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多的需求中开拓自身业务领域。

(五)开辟延伸代驾市场

目前滴滴代驾等头部企业的发展重心仍在一、二线城市,在发展速度略显不足的三、四线城市并未深入开展代驾业务,而姚司机代驾等规模较小的创业型代驾公司则扎根三、四线城市。随着一、二线城市代驾市场逐渐饱和,滴滴代驾等头部企业可以将业务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同时,要针对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特点和认知,着重加强代驾行业的宣传普及,在不同城市分类定价,加大管理培训投入。

(六)优化代驾软件体验

代驾软件作为用户下单、代驾公司派单、代驾司机接单的工具,是代驾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武器,代驾软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代驾公司的盈利情况。根据代驾市场调研结果显示, 63%的用户在选择代驾平台时更看重平台派单速度/司机接单速度,59%的用户看重性价比,58%的用户看重司机接单后的等待时间,此外用户对等待时间过长和接单司机距离过远的满意度较低。导致消费者不满的主要原因就是代驾软件使用的技术不符合当代用户的需求,目前市面上99%以上的代驾软件依然采用传统的轮回技术或推送机制,无法实时派单,一旦网络不顺畅就会出现无限延迟,与此同时代驾软件系统承载量低、经常卡顿,也是导致订单延迟,司机无法及时服务用户,造成用户等待时间过长,满意度差的又一原因。代驾公司应当加大软件研发投入,采用更先进的实时通讯技术,实现实时派单、实时监控、实时报点,推进毫秒级派单,着力提升工作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六、代驾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

代驾行业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相关制度规范、行业准则都不够健全完善,还处于无主管部门、无行业标准、无准入门槛的三无状态,需要发挥相关部门和相关方面的协同作用,共同完善治理体系,推进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一)推动行业融合发展,发挥经济带动优势。

代驾行业已经与其他经济形态交叉融合、共同发展,对其他产业发展、扩大内需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建议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代驾行业,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代驾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并推动代驾行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间的链接集成效应,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比如,推动代驾行业与互联网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优化搜索定位算法等行业发展;推动代驾行业与夜间经济深度融合,由服务酒吧、餐饮等单一娱乐消费拓展到服务艺术、文化、演艺、零售等更多领域,使夜间经济在代驾行业的助推下实现更大发展;推动代驾行业与智慧经济深度融合,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用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推动代驾行业与共享经济深度融合,帮助车主更合理使用车辆资源,帮助代驾司机更优质享受培训资源,帮助有相似需求的人群更科学使用社会资源;推动代驾行业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与警方合作协同治理酒驾和交通违法;推动代驾行业与医疗卫生深度融合,探寻突发情况下更快速有效的交通处理方案;推动代驾行业与保障改善民生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代驾对灵活就业的吸纳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代驾公司在司机招聘中向贫困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倾斜 。

为了使代驾行业健康发展,建议管理部门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①为代驾行业正名,将代驾行业纳入道路运输服务业范畴,并在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注册登记系统中,加入名为汽车代驾或汽车驾驶服务的行业分类,即确立一个国民经济中新的服务门类;②为代驾行业助力,研究出台相应政策激励措施,在财政资金、就业补贴、社保税收、技术改造、创新创业与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优化代驾司机就业环境,在人才认定、技术评定、先进评选、租房补贴、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增强司机群体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③为代驾行业鼓劲,利用新闻媒体等传播渠道,对支持代驾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以宣传,在评先评优中发掘表彰一批代驾行业的典型人物事迹,让人们看到、听到、感受到政府的态度和行动;④为代驾行业护航,建立代驾司机技能与从业资格培训及认证制度,促进职业化发展,重拳打击黑代驾等乱象,帮助建立起清朗的行业空间。

(二)探索新的治理机制,破解九龙治水难题。

我国的代驾行业自产生以来,一直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交通运输、公安、工商、物价、商务等部门各管一段,相互之间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沟通协调,使得代驾行业的监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安全隐患突出。一是代驾公司安全监管缺失。代驾运营商在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招聘专兼职驾驶员、开展运营活动、运营商及驾驶员获得收益等环节,都缺乏相应部门进行有效安全监管,安全主体责任尚待细化落实。二是代驾驾驶员安全监管缺失。运营商聘请的专职或兼职驾驶员因运营商招聘要求不一样,驾驶员资质良莠不齐,运营商对驾驶员安全管理成本投入和安全监管严重缺失。此外,“黑代驾”仍然广泛存在,驾驶员的驾驶资质和驾驶技能等无从考证,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财产纠纷,车主和驾驶员都难以保障其自身权益。三是代驾服务过程中安全监管缺失。代驾服务过程中出现最多的纠纷是关于服务收费和事故责任赔偿问题。目前,市场上代驾运营商的收费尚未形成一个行业标准线,多数代驾还是口头确认订单。在发生交通事故和财产纠纷时双方都没有书面证据维权,权益保障存在最大困难。更有“黑代驾”在车主酒后漫天要价,扰乱市场,事故后逃逸也时有所闻,使得代驾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代驾行业涉及方面较多,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复合型服务业态,迫切需要探索 建立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治理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一是加强政府部门协调联动。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代驾行业管理协调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吸收交通运输、公安、工商、物价、商务等相关部门参与,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写作的协调机制。相关部门在行业管理上各有侧重,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责任,比如市场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处理代驾公司违反有关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知识产权、价格监督检查等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交警部门主要负责监管代驾服务实施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查验代驾司机的从业资格,处理驾驶代驾车辆产生的交通违法行为,现场处理化解矛盾纠纷等;物价部门主要负责对代驾公司的服务定价进行监督,治理乱收费现象。建立行政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比如交警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常态化通报机制,对查处的代驾人员发生酒驾、违法驾驶、拒不配合执法等状况,交警部门及时通报给市场监管部门,由市场监管部门对司机所在的平台公司进行经营信用备案或行政处罚。二是加强政企合作联动。交警部门与代驾平台公司建立警情通报机制,将代驾人员发生的违章违法行为通报给所属公司,由公司对驾驶员给予进一步的内部处理;代驾平台公司开放后台数据查询,管理部门可以不定期地对代驾司机交通安全情况进行复核,并将相关情况通报给市场监管部门,由市场监管部门对不履行源头监管职责的代驾平台公司负责任人进行约谈等方式予以处理;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应政策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听取代驾公司、驾驶员、消费者的意见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作用。支持成立全国性的“中国代驾行业协会”,引导行业协会宣传国家关于代驾行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做好对行业指导和服务、规范管理,继续完善行业引导、推动市场发展,做好先进经验的推广宣传,组织举办行业相关的各类展会,帮助会员企业开拓市场、抱团发展扩大行业的影响力。同时,支持行业协会搭建各种信息服务平台,为代驾企业资源供给、人才培育、服务质量提升、金融保险保障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维护行业公平公开竞争,协调处理好会员企业间出现的各类问题。

(三)完善行业准则指南,强化标准规范约束。

长期以来,我国代驾行业一直缺乏强制性的行业标准规范约束。这方面,我国也曾经进行过尝试。2016年9月1日,商务部发布实施《代驾经营服务规范》,要求代驾司机要持证上岗,公司要有代驾责任险,代驾司机必须满5年实际驾龄,公司的上岗培训分理论和实操,学习要满9个小时,理论学习中还将教授简单的救护知识等。但由于国家标准改革,2017年4月商务部宣布该规范作废。之后,2017年6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将《代驾经营服务规范》改为团体标准,重新对外发布实施,但此时的《代驾经营服务规范》作为协会团体标准,对整个代驾行业不再具有强制性,只能依靠相关企业自觉遵守,代驾行业的标准规范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2019年滴滴代驾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制定发布了《互联网代驾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和《互联网代驾平台公司安全运营通则》团体标准,对代驾行业的服务管理、服务人员、服务规范、安全管理、投诉与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范,填补了代驾行业的行为规范空白,但目前尚没有对代驾服务作出规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约束力还较弱。

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联合代驾行业头部企业,尽快制定发布代驾行业基本行业规范标准,对行业准入门槛和代驾人员行为准则作出规定,明确行业的底线性、基础性要求,包括代驾公司设立条件、代驾员准入资质、服务收费标准、代驾员管理标准等,划定整个行业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一是明确准入标准。对代驾公司平台的技术能力、内部制度、安全管理等重点方面进行系统性量化,提高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程度。在代驾员招募中增加心理量表测试,重点测评代驾员的性格色彩、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程度、犯罪倾向等,将具有不良倾向的代驾员拒绝在行业之外,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二是明确经营标准。以代驾公司经营全过程为主轴,对公司的成立、招聘、管理、服务、投诉处理、突发事件处置、改进等环节作出规范,形成全流程的经营标准,避免规范盲区。三是明确行为标准。对代驾司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着装佩戴、安全防护等作出规范并设立投诉举报渠道,比如要求司机佩戴骑行安全头盔,穿着统一带有反光条的服装,使用合规的代步工具,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及时消毒,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尊重用户体验等,平台公司对于用户的投诉举报要及时作出处置和改进。

(四)合力维护市场环境,治理无序竞争乱象。

目前,代驾行业还存在一些乱象,醉驾、黑代驾、乱收费等行为还时有发生,使得代驾在消费者心中的诚信度不高、安全感不强,发展程度良莠不齐,极大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在履行自身职能,加强行业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积极性,吸引更多责任主体参与治理,形成维护市场环境的强大合力。

一是深化和代驾企业的合作。比如,将开展安全文明驾驶培训作为交警部门和代驾企业的共同任务,代驾企业邀请交警为代驾司机就自身安全防范、道路交通安全等内容开展培训,提高代驾司机的安全意识,提升司机专业素质,确保代驾服务的安全性、专业性和可信赖性;公安部门将代驾相关人员纳入治安防控体系监管之中,代驾企业利用自身积累的数据信息与当地公安部门开展信息交叉比对,若发现在册司机或代驾用户中有涉黑、涉恶或通缉在逃人员,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并移交相关材料。

二是在全社会营造抵制代驾乱象的良好氛围。通过新闻媒体、代驾平台等渠道,大力宣传推广安全文明出行理念,组织开展安全驾驶、文明出行等主题公益宣传活动,呼吁消费者增强辨别能力和安全意识,掌握识别黑代驾技巧等,比如:如果车主叫的是正规代驾司机,上车前对方就会跟车主确定目的地、手机号,以便将该订单录入平台系统,这样整个行程有记录、可追踪;要抵住低价诱惑,不中黑代驾的招,不要一味选择喊价低的代驾,他有可能中途会加价,也可能不把车主送达目的地,关键是出了问题或产生了纠纷没有平台做担保,恐陷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尴尬境地;要大胆主动举报,向相关部门举报黑代驾出没的区域、指认黑代驾,大胆反映代驾司机的不良行为、代驾公司的不规范作为,协助维护整个代驾行业的良性发展,等等。

三是加强市场不当行为惩戒,支持代驾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代驾企业间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建立全国代驾司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全国代驾司机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代驾司机代驾服务质量及事故率进行考评,实现一网可查,为行业监管部门考评代驾服务、各代驾企业选择代驾司机提供参考。将违法违规以及有不当行为的代驾公司、代驾员纳入失信联合惩戒体系,建立代驾行业不当行为“黑名单”,在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贷款借款、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一定的限制和惩戒措施。



[1] 数据来源:滴滴发展研究院调研结果。

[2] 央广网:《滴滴投入2亿资金推出“橙意”促就业计划》

[3] 滴滴媒体研究院:《代驾社会价值报告》,2017年1月10日。

[4] 美团大学·餐饮学员:《2020餐饮夜间消费与夜宵品类发展报告》,2020年12月。

[5] 中国日报:世纪高通2020Q2交通出行报告发布 城市交通基本恢复常态》,2020年7月24日。

[6] 搜狐网:《灵活就业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和三点建议》,2020年6月13日。

[7] 分别是:广东、山东、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四川、云南、湖南、安徽、广西、湖北、福建、辽宁。

[8]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网站,http://www.caam.org.cn/tjsj

[9] 数据来源:2020年第1季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百度地图智慧交通网站

[10] 艾媒网:《2020-2021年中国酒类行业发展状况与竞争态势分析报告》,2020年2月。

[11] 深圳晚报:《使用代驾数量深圳人排第三》,2019年1月25日。

[12] 滴滴媒体研究院:《代驾社会价值报告》,2018年8月8日。

[13]  清华大学法院公研究中心:《代驾行业发展白皮书》


转载文章:图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出处和来源,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